11月17日下午,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就"涉外、涉港澳台审判机制改革"与媒体召开了交流会,前海法院主审法官彭亮、郭宁华分别就具体案件与业务做了详细介绍。
据了解,前海法院目前积极推进涉外、涉港澳审判机制改革,既是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管辖案件的实际需要,也是服务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在2015年自贸区扩容后,前海法院率先制定实施《关于为自贸区与合作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涉合作区与自贸区案件审判指引》等制度规范。
▌涉外、涉港澳审判机制改革
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完善公正高效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诉讼制度。针对涉港案件探索建立当事人和律师送达制度,初步制定《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的若干规定》,努力破解涉外案件"送达难"问题。制定《域外法律查明办法》,在正确认定涉港因素,依法保障当事人选择适用准据法权利方面认真研究,完善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方便当事人自由选择适用法律。
2015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法院设立"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基地",前海法院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外国、港澳台法律查明机制研究》和《香港司法制度借鉴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和制度成果,同时积极推动建设法律查明专家库、法律库和案例库,进一步奠定域外法律查明适用的基础。
二是以"精品战略"为导向打造具有高度公信力的司法形象。坚持以"一流的司法服务、一流的司法水平、一流的司法品质"打造一流的司法公信力,建立专业化的审判模式,建立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的专业审判团队。依法推进裁判文书改革,推行简易案件令状式裁判,探索复杂案件强制说理。扩大司法民主,选任13名港籍陪审员,充分发挥其在涉港案件中的作用,消除因制度理念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三是探索常态化的互助交流合作机制。前海法院积极建设对港交流合作的桥头堡,立足于建设具有国际、区际司法公信力的法院,立足于满足两地商事主体的普遍诉求,进行开放透明、合作共赢的合作交流,共同巩固和扩大合作发展的法律基础。在上级法院的关心支持下,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香港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香港终审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先后来访交流,前海法院针对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深化交流合作、强化司法互助,提高涉港案件审判质效,方便和保护两地商事主体贸易投资的倡议,得到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的积极响应。
▌审判精品战略
这其中,“精品战略”全称为《审判精品战略工作指引》,共分为四编,分为总纲、规范办案流程、统一裁判尺度、强化质量管理等内容。从体例上看,第一编为"总纲",对实施审判精品战略进行了一个宏观的纲领性规定。第二编为"规范办案流程",从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办、审判流程、庭审规则三个方面对案件审理在程序上进行了一个具体的规定。第三编为"统一裁判尺度",在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专家智库、案例指导、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同案同判。第四编为"强化质量管理",从审判监督管理、案件质量、裁判文书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督。
自2015年2月2日受理案件至2016年9月30日,前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895件,其中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815件,约占全部案件的63%。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及保理合同、股票配资、公司清算、P2P、虚拟货币投资等新类型案件,依法认定商业保理、场外股票融资、基金配资、金融衍生品交易、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法律效力,规范和引领市场行为,积极服务对外开放布局及产业发展。
▌2.0新庭审方式
彭亮介绍,这些涉外涉港澳台案件中,金融类占一半比例。她进一步举例称,在前海法院公布区内十大典型案例中,某银行诉某公司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在前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港籍调解员的主持下,当事人适用香港法达成了调解协议。本案为涉港融资租赁纠纷,是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裁判的首宗案件,各方当事人在涉案融资租赁协议中约定适用香港法。
除此之外,郭宁华也表示,前海法院在推进庭审诉讼机制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可以称为2.0新庭审方式。
他具体说,庭审是民商事诉讼的核心阶段,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环节。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机制改革在尊重司法规律、诉讼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集中审理理念、直接言词原则、法官亲历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采取了庭前会议、强制答辩、证据交换、争点整理、审前调解、当庭认证、当庭裁判等具体举措,确保庭审在保护诉权、认定证据、查明事实、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充分保护。
前海传媒 出品
撰稿人 李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