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一流法院 平等保护各方权益

发布时间:2017-07-05 09:34:52  来源:  
字号: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域内外商事主体最为关注的。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75.3%的企业表示在投资前海时最看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圳前海法院位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服务域外企业「走进来」和域内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司法的辐射效益,增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司法共识与司法公信,是其担负的重要社会职责。前海法院成立两年多以来,以社会主义法治示范为导向,全面落实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部署,推进建设更加公正、高效、便捷、经济的纠纷化解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方的利益诉求,努力提升司法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公正、平等、安全、开放的法治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更公正:

  更多商事主体主动选择前海法院审理案件

  协议管辖案件数量上涨163.5%

  在前海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一位立案当事人,他向记者介绍说,自己代理的公司与对方在签订合同时,就已经约定,发生纠纷时向前海法院起诉。因为前海法院是自贸区的法院,很多改革措施、很多案件影响比较大,值得信任。像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据前海法院审判事务处的负责人介绍,前海法院已受理协议管辖案件559件,2016年协议管辖案件较2015年上涨163.5%,更多的商事主体愿意选择前海法院进行诉讼,直接反映了前海法院审判的公正高效得到社会公众的初步认可。记者了解到,前海法院成立以来推进实施了8个方面、50项改革措施,努力实现让当事人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前海法院审理案件严格遵循平等保护、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等国际共同的司法理念,推进实施审判精品,落实案例指导制度和裁判文书强制说理,统一裁判标准,做到「同案同判」「类案类判」。

  更高效:

  前海法院审结涉外商事案件时间缩短近50%

  审理涉广东自贸片区约53%的案件

  在前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一片忙碌的景象,诉讼引导、诉调对接各司其责,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在对诉讼文件进行电子化处理,这样可以迅速机动分案、转案,也可以支撑合议庭成员在审判中同时阅卷。从当事人来到前海法院,就依法进入纠纷化解的快节奏。「他们不但效率高,而且工作很严谨,很透明。没有哪个当事人愿意被纠纷长期拖累。」一个当事人这样表达他对前海法院的初步印象。

  诉讼服务中心的高效是前海法院实现高效诉讼机制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了解,前海法院平均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时间为9.6个月,而集中管辖前,深圳基层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时间一般为17.2个月。前海法院从201522日开始受理案件,截止2017531日,共受理案件7019件,其中受理涉自贸区与合作区案件3863件,占全部收案数的55.04%,涉自贸区案件年度同比增长319%。前海法院受理的涉自贸区案件约占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深圳前海蛇口、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广州海事)受理案件总数的53%。高效审判的实现有赖于前海法院推进的送达机制改革、审前程序完善以及诉讼合作机制的健全。

  更开放:

  审理涉港案件2198件居全国第一

  深港专业交流合作机制初步建立

  服务深港合作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不同于其他自贸区的重要特征。记者了解到,2015年至20175月,前海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022件,约占受案总数的50%,其中涉港案件2198件,占涉外涉港澳台案件总数的72.7%。前海法院发布实施了27项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机制改革举措,从促进当事人开展诉讼合作、强化法院对诉讼程序的指挥和引导、鼓励多元化纠纷化解、完善域外法查明与适用、增强裁判的可预期性、增强国际区际司法交流等6个方面深化改革,其中强制答辩机制、律师费转付机制、诚信诉讼机制等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有效提高了案件的审判质量与效率。

  专业化的司法交流是深港两地公众共同的需求,有助于形成司法共识,保障和服务两地商贸合作。香港、澳门法律界高度关注前海法治环境建设,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原首席法官李国能,澳门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资深大律师谭允芝女士,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等到前海法院考察交流。前海法院深化司法民主制度改革,建立港籍陪审员制度,消除因制度文化差异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前海法院的法官也到香港终审法院、高等法院等考察,增进彼此的交流与了解,展示司法改革成效与法治建设成果。

  更包容:

  受理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案件27

  依法保障当事人选择适用域外法的权利

  201610月,前海法院首次适用香港法律裁判案件,被认为是「前海法院『一小步』,中国国际化、法治化的『一大步』」。原告某银行的代理律师表示,「该案是前海法院为我国司法改革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也让境内外企业看到了前海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所作出的创新和努力,这对增强香港乃至全球资本对投资前海及内地的信心,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首宗适用香港法案件,入选广东自贸区司法保障十大典型案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充分关注。

  域外法查明困难一直是影响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适用域外法的重要因素。司法实践中也不乏选择适用域外法,后因查明困难、难以预见风险而改选择适用国内法的情况。前海法院成立后,大力推动建设符合自贸区发展需求的、体系化的域外法查明机制,以充分保障、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2015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法院挂牌成立了「港澳台与外国法律查明研究基地」,前海法院也相继组织承办20152016年两届「法律查明与适用」研讨会,进一步凝聚智慧推动建设法律查明专家库、法律库和案例库,奠定域外法律查明适用的基础。前海法院成立至今共受理选择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其他域外法的案件31件,其中选择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案件27件,前海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予以充分保障。

  更权威:

  率先发布实施新类型案件的裁判指引

  引导和保障市场新业态的良性发展

  司法裁判引导商事行为有助于商事主体规范发展。20155月,在前海自贸片区揭牌成立后,前海法院及时研究制定《为自贸区与合作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模式的社会引导机制和司法保障机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试水探路。截止目前,前海法院率先发布实施《涉自贸区与合作区案件审判指引》《保理合同裁判指引》《融资租赁纠纷裁判指引》等裁判规范,进一步统一涉自贸区案件的裁判尺度和标准,提升司法裁判的可预期性。通过确立新类型纠纷的裁判规则,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引导和规范市场新业态的良性发展。

  据了解,前海法院涉自贸区案件类型涵盖金融、信息、科技等新业态,这也反映自贸区推动创新产业集聚的效应不断显现。截至2016年底,前海片区累计注册金融类企业51188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195家,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分列全国第一、第三,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前海法院不断深化审判职能积极服务和保障自贸区产业创新与发展。20151月至20173月,前海法院共受理涉自贸区金融商事纠纷371件,占案件总数的9.6%。其中包括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非金融机构融资纠纷新型纠纷,以及涉互联网金融、涉及跨境电商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纠纷等。

  更便捷:

  尊重当事人纠纷处理程序的自治

  提供多元的、可选择的纠纷处理方式

  前海法院在引导当事人选择合适的纠纷化解方式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前海法院的诉调对接中心,可以选择港籍的或者其他专家调解员进行调解」,诉调对接中心的专业化调解也有效提高了调解的效率,调解成功率达到64%,其中港籍调解员参与和主持调解成功的案件92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通过简易、快审程序。前海法院自20167月深入推进实施「繁简分流」以来,适用简易程序案件1834件,约占全部案件的57%,其中速裁案件1135件,占比35.7%。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裁判效率一般在普通程序的三倍以上。

  前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国际化的平台。记者了解到,前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有包括香港商会、粤港澳调解联盟在内的13家调解组织,29名港籍专家调解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袁国强司长在出席该中心揭牌仪式致辞时说,「前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创新建立涉港案件第三方评估等制度,体现了前海涉港商事调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期望「香港与深圳在战略服务和国际化人才方面构建多种模式的合作模式,共同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前海法院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改革增强了当事人的获得感。记者在前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采访时遇到了一位刚刚结束调解的律师,他告诉记者,由于涉港案件没有审理期限的限制,以往代理的案件审理周期都特别长,当事人诉讼权利得不到及时保障。前海法院建立了调解前置程序,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障,有利于更加平和快速解决纠纷,符合市场主体长期合作的需求。

  更专业:

  30%以上法官具有普通法硕士学位

  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司法队伍

  前海法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司法改革的优势,推进司法行政管理体制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确保法官依法独立裁判。在此基础上,结合涉外、涉港澳台审判需要,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分配,建立「1+2+1」的专业化审判团队、专业法官会议、专家智库以及案例指导制度等,进一步提升了涉外审判的专业性水平。

  前海法院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法官行为指引》,这是前海法院落实《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规划纲要2017-2020》要求,建设符合自贸区发展需求的,专业化、精英化的法官队伍的又一举措。前海法院法官从深圳市两级法院公开遴选,均是有10年以上法律工作经历的三级以上的主审法官,其中有5名具有香港法学普通法硕士学位。据记者了解,前海法院已制定实施《精英化司法队伍培育规划》,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协同推进,建设法治理想坚定、职业道德高尚、专业能力突出、极具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司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