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李舒瑜)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万国营在向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2019年确定为全市法院“审判质量全面提升年”,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根据报告,全市法院全年收案483116件,同比增加3.4万件,上升7.6%;办结410378件,同比增加3.3万件,上升8.9%;法官人均结案452件,同比增加44件,收、结案总量和法官人均结案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市中院收案62530件,办结49207件,位居全国中级法院第一。
在案件大幅增加情况下,办案质量持续向好。6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法院典型案例,华为诉 IDC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个重大司法案例,入选国家“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司法机关的“老大难”问题。过去一年,深圳法院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努力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一方面,强化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执行联动单位增加到49家,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执行效率,实现财产查控一体化、辅助办案智能化、执行事务集约化。另一方面,加大惩戒力度,限制高消费159033人次,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62982人次,司法拘留772人,追究刑事责任25人。
深圳法院还全面实行执行财产网络拍卖,成交金额99.93亿元,溢价率49.6%,实现财产变现价值最大化。减少“红本”房产价值评估环节,处置周期缩短9个月。据统计,去年全年办结执行案件163131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327.89亿元,基本解决执行难核心指标全部达标。
为了破解案多人少的难题,我市优化繁简分流机制,努力实现简单案件程序简化、效率提升、公正提速。全市法院配备速裁快执法官166名,占全市法官18.3%,办结全市法院64%的案件,民商事速裁案件平均结案周期45天,刑事、行政速裁案件不超过10天,快执案件不超过50天。
我市还率先探索“执行转破产”机制,依法对高戍达公司等73家执行不能企业宣告破产,终结执行案件24735件。
报告提出,今年深圳法院还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前端疏源+内部分流”多层次纠纷化解体系,争取开展新型诉讼机制改革,进一步缓解司法供需矛盾。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坚决防范冤假错案。启动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精简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