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如今,随着区块链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提出自己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区块链发展的“黄金浪潮”中,深圳该何去何从?
中国目前有三个地区的区块链技术发展比较快,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其中,深圳从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研究到应用都有一批创新者。
在基础研究方面,深圳大学成立了区块链研究所;在应用方面,深圳技术大学有一个中德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这是深圳技术大学与德国威尔茨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建立的,主要就是关注区块链在各个场景的应用。
此外,深圳也有一批区块链产业的公司起步早,在全国处于领先。如今,在深南大道两侧的福田金融CBD与南山科技园CBD,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不涉及区块链相关业务。
(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
2018年8月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开出,深圳因此成为了区块链技术最先落地应用的城市。
区块链在深圳,还可以有哪些新探索?
1.金融领域:业务模式多样化发展
区块链提供的信任机制,使各类金融资产,如股权、债券等都可以被整合到区块链账本中,成为链上的数字资产,从而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转移、交易。因此,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相结合,正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业务模式。
由此延伸出的模式中就包含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审判。
2.深圳:建设“链上”金融审判体系
3月13日,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微众银行联合举行“至信(金融)云审”上线运行暨区块链金融案件智能审判合作云签约仪式。
前海法院抓住区块链技术拓展的契机,联合腾讯公司与微众银行,针对金融案件证据不易保存、分散复杂等痛点与难点,运用开发“至信(金融)云审”系统,提升银行与法院司法数据协同效率,全面构建“链上”金融审判体系。
“至信(金融)云审”能够实现两个平台数据及功能互联互通,法院、银行、当事人只需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即可办理金融案件“链上”审判的全部事务,数据利用及时精确,平台操作方便快捷。
同时,审判流程可实现当事人自助录入起诉要素立案,根据当事人意愿以电子邮件、短信+链接等方式电子送达诉讼各阶段法律文书;兼容“深圳移动微法院”平台,实现庭审、调解视频自动留痕、证据线上展示、笔录电子确认等功能,并可智能形成裁判文书草稿,全方位打造金融案件从立案到判决全流程“链上”办理新模式。
腾讯集团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江波认为,微法院解决了司法场景下人的连接问题,但是电子诉讼的终极形态不仅包括人的连接,还包括数据的连接。今天三方一起推出的合作模式,运用区块链技术,将人的连接与数据的连接在金融审判领域全面打通,这是一次在深圳的大胆尝试。
记者了解到,“至信(金融)云审”目前在前海法院和微众银行试运行,下一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根据试运行具体情况,制定统一金融类案件管理办法,在深圳法院和深圳银行业推广。
深圳打造区块链“创新高地”
推出区块链电子发票,上线“深圳四部门信息情报交换平台”,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项目平稳运行……在区块链的“新赛道”上,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一直不断深化布局、推动应用,致力成为区块链全球产业链技术链的高地。
相信,区块链技术在深圳会有更多的新“玩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深圳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