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雯现任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审判员、二级法官,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专项三等功1次,被深圳市委表彰为深圳市百名“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获评“深圳法院英模”并入选深圳“政法群英榜”。先后获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她笔耕不辍,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用文字传递司法力量与温度。
让法治理想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实现
2015年初,前海法院揭牌成立,谢雯借调到前海法院工作,到现在已经六年过去了。六年多来,谢雯主笔撰写的司法改革方案、司法保障意见、工作报告、调研课题、审判白皮书、宣传文稿等各类文字材料500余篇,约计300余万字。谢雯说,在前海法院工作的这六年多,是她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前海法院让她的法治理想得以生根发芽。
前海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建设的司法改革示范法院,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自贸区新型法院,从成立起就处于聚光灯下,承担着不一样的使命和责任。谢雯还记得参与撰写的第一份重要文件是2015年5月发布的自贸区扩容后全国首个《自贸区和合作区司法保障意见》,接着是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方案、2017年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机制改革纲要,到2020年主笔撰写《服务保障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回忆在前海法院这六年,从合作区、自贸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再到深圳先行示范区,我能够非常清晰地从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脉络,我和我的同事们能够投身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设,与时代同频共振,深感幸运。”
做改革的见证者、实践者和奋进者
2020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谢雯作为深圳法院青年干警代表参加了会议。谢雯说那次经历对她来说意义非凡,“我万分幸运,能够到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我在现场听见这句话时,心潮澎湃,因为这是我们无数法院干警共同的愿景,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
因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改革创新,一直是前海法院的主旋律。“由于是全新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新型法院,创新改革、建章立制,没有太多经验参考,全凭摸着石头过河,加班熬夜对于前法人来说是常事”,谢雯说。前海法院吸收域内外有益的法治经验,推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措施,例如域外法查明与适用、律师费转付、促进合理调解、香港地区陪审员制度,从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到制度设计,每一项改革都会花费同事们的很多心血。谢雯说,当亲眼看见读书时在书本中学到的很多知识付诸于司法实践,而自己能参与其中,见证改革、实践改革,这种收获感和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她负责编写的56项改革案例入选前海法治领域制度创新成果,2项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司法改革示范法院作出了积极贡献。
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司法的力量
随着国家各项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到前海法院,负责司法宣传工作的谢雯越来越感到责任重大,她说,“越来越感受到有无数双眼睛在满怀期待看着我们。我们不仅要做改革的见证者、实践者、奋进者,也要做改革的传播者。”
六年多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以及凤凰卫视等媒体对前海法院的改革发展进行的报道共计400余篇次,包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人民日报社《任仲平政论纪录片》、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周年《飞越广东·特区40年》等重大纪录片。其中,谢雯主笔撰写的《开放、创新、专业!前海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的三个关键词》等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等重要媒体。谢雯还牵头编写了服务保障自贸区发展、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等白皮书,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写材料枯燥乏味,但其实写作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是生动的有灵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传递我们对追求公平正义的态度,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我期待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司法的进步。”
这些年,每次接待到前海法院采访的记者、参观的客人,谢雯都会和他们聊到对前海法院的印象,有一位香港地区调解员的话让她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我在香港都告诉我们同行要去前海法院看看,内地的法治建设早已今非昔比’,每次听到这种评价,就会由衷感到骄傲,这么多年大家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也算是不负青春,不负重托了。”
用学术研究引导和检验司法实践
司法改革、创新探索,都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在各项创新改革中,也需要细致的观察、评估和反思。谢雯一直牢记研究生毕业时老师的叮嘱,要坚持学术理想。
近年来,谢雯参与完成了最高法院、省高院和市中院重点调研课题10余项,针对综合性司法改革、内地与香港民商事裁判认可与执行、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涉外审判改革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此外,她在被称为全国法院系统“奥林匹克竞赛”的学术讨论会中多次获奖,其中撰写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进路》获全国法院系统第28届学术讨论会一等奖,这是深圳法院首次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中获一等奖。
2020年初,最高法院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深圳法院被确定为试点法院。谢雯参与制定前海法院繁简分流改革方案等相关工作,近距离观察和思考改革后,撰写了《普通程序独任审制度的有效性建构》,获得全国法院系统第32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谢雯认为,学术研究和司法实践并不是脱节的,而应当是相映成趣的,有时候需要用学术的视角去观察和反思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这是改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她说,“有一句话我一直特别喜欢,‘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学术研究是一个寻找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充满了奇迹和发现,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我一直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因为我们正在经历最好的时代,它让我们的法治理想在表达,公平正义的期许在实现;更因为我有前海法院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平台,遇见了给予指引和帮助的前辈,专业精进团结的同事。在这里,我的法官理想,从最初很模糊的概念变成了很清晰的认知和坚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脉搏,传递司法的力量与温度。
——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
二级法官 谢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