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大量金融创新政策的不断落地以及相互叠加,前海正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金融创新高地”。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前海作为国家唯一批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法治既是前海有别于国内其他功能开发区和自贸试验区的突出特点,也是前海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主要驱动力。
依托特区立法权,着力构建前海特色规则体系
前海管理局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法先行,实行基础性立法、产业性规定和配套性制度三管齐下,打造前海特色规则体系。2010年颁布实施的前海“基本法”,确定了前海管理局成为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法定机构,为前海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立足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四大产业的政策创新和开放,出台了前海诚信公约、公平竞争指引等具有前海特色的规则。并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认定办法、境外高端人才认定办法等11项政策配套措施及操作指引,形成了“条例+办法+指引”的梯次型规则格局,以“基本法”为核心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前海规则体系初步成型。
依托多方力量,全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前海构建了以法院为中心、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2015年1月28日,前海法院挂牌设立。前海法院作为全国首批司法综合改革的基层示范法院,管辖合作区内民商事案件及全市一审涉港澳台及涉外案件,在全国率先探索跨行政区划管辖案件,实行立案登记制,率先探索审执分离,率先探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分离,首创港籍陪审员制度。
前海成立了诉调对接中心,专门与社会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开展合作,选聘港籍调解员进行商事调解,引导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向矛盾纠纷化解集中,实现调解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法治化、规范化。
2013年,前海设立全国第一家按法定机构模式治理的仲裁机构——深圳国际仲裁院,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以国际化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构。11名理事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香港和海外,其仲裁员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现有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仲裁员353人,实现了国际仲裁院由粤港共同建设、共同面向世界的目标。
同时,成立了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开展粤港澳三地专业调解员联合培训和资格互认,逐步构建起多元化国际化的纠纷仲裁和调解机制。今年10月26日,深圳国际仲裁院发布2016版《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指引》,《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首次在中国落地,这也是内地与香港在前海开展国际仲裁协同创新的新起点。
依托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前海廉洁示范区
前海借鉴香港廉政监督模式,有效整合纪检监察资源,于2013年5月8日设立前海廉政监督局,作为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直属机构,负责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廉政监督工作。前海廉政监督局成立三年来,在预防职务犯罪、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建立反腐倡廉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前海的廉政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上,制定了《前海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该办法创新性、可操作性强,被省纪委在全省转发,并上报中纪委。出台了《前海关于推进前海建设“廉洁示范区”的工作意见》,从行政审批、土地管理、信用体系建设等10大方面、68项具体意见规划出前海廉洁示范区建设框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教育-制度-监督”链条,为前海开发建设事业的加速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依托政策创新,着力打造法律服务业集聚高地
前海不仅对入驻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中心、研究机构等给予落户奖励、租金补贴、人才住房保障,而且积极推动落实粤港律所联营政策。截至目前,前海已有律师事务所分所23家,全国已经设立的9家粤港澳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6家在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为大陆和香港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为香港法律服务业在内地的发展以及加强深港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方面,成立深圳(前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填补了华南本土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的空缺,为深圳市和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设立中国涉港澳台和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最高院涉港澳台和外国法查明研究基地、最高院涉港澳台和外国法查明基地。“一中心两基地”系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的法律查明基地,填补了国内域外法律查明机制的空白。成立一年多,“一中心两基地”已汇聚数百个海内外高等院校、行业专家和法律专业团体等专家资源,与120余家域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查明和咨询的案例覆盖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除此以外,前海公证处今年累计办理各类公证业务14196件,与其他法律机构共同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前海法律服务链条。
依托社会智库,积极探索前海法治建设新路径
《前海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规划纲要》为前海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前海创新保护条例(建议稿)》《前海合作区条例修订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条例》等均转化为立法(政策)建议和实践依据。同时,开展“一带一路”法治地图项目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评介的基础上,提出风险防范及投资建议,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深圳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