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以来,深圳市司法局结合职能特色,以法律服务创新为核心,构建新型经济体制下的现代化、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着重发展高端金融、国际贸易、跨境法务等领域的法律产业,为前海经济发展、法治创新提供优质的法治服务和保障。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前海法治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使全世界透过前海看到中国法治的进步,增加扩大与中国交流合作的信心。”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向表示,经过3年多的建设,前海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持续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雏形已经初现。
在此过程中,为推动示范区建设,深圳市司法局由局长带队,组织律师、法学专家等法律专业人士参与了素有前海发展“基本法”之称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的修订论证,推动将“坚持法治先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列为了前海建设的十大任务之首。同时,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条例,引导法律服务与前海金融、高科技、现代物流等产业融合,相互借力,营造法律服务新气象。
鉴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发展的涉外性和涉外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深圳市司法局主导成立了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并以中心为依托,推动“一中心两基地”即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落户深圳,实现法律查明的跨地跨界合作。目前,已接受几十宗来自政府、法院、仲裁及企业方面的委托,成功查明了美国、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
“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前海法律顾问制度,委托专业法律服务机构针对前海的立法、土地整备、土地管理等重点工作提供法律意见,建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动态信息港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提供目标国专业法律服务机构、法律专家的详细资料,使企业遇到涉外仲裁、贸易诉讼等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蒋溪林介绍说。
在发展涉外法律服务方面,深圳市司法局通过发展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引进海外知名律所驻深代表处,延伸公证服务,成立知识产权鉴定机构,筹建涉外法律服务研究院等措施为“一带一路”战略延伸和前海开放开放提供法治保障。截至目前,前海已设立了6家深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和14家分所,两家国外律师事务所驻深代表处正在筹建中,全国首家自贸区公证处——前海公证处已经成立,月均办证达到1100件,第一批共2家专业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也正式运转,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建立的全国首家涉外法律服务研究院也在推进中。
为推动前海司法创新改革,深圳市司法局还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在法治实践中的合作,推动前海人民法院和深圳市律师协会签订《诉讼对接合作备忘录》,积极参与前海警务制度改革,与公安部门开展行政处罚准司法化合作,同时协助检察院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组织市、区两级司法局协助检察院开展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培训、管理以及考核工作。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以涉外法务为主体的法律服务平台在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已经初步建立,对于服务资源分散、进度不一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将继续探索,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蒋溪林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