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对于广东深圳前海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对我国整个改革开放进程和法治建设而言,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时隔6年之后再次来到广东、深圳、前海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自贸区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海是国家目前唯一批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这是一块金字招牌,赋予了前海法治建设创新、先导、引领和示范的使命。”
承担特殊使命,近年来,前海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以“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定位,展示给世人一个开放的前海、创新的前海、法治的前海、廉洁的前海。
引进人才参与前海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进程中,前海坚持深化“一国两制”实践重要使命,借鉴和移植香港建设经验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法定机构区域治理机构——前海管理局,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依法行使区域内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田敏向记者解释说:“前海管理局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履行相应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法定机构,根据深圳市政府确定的原则可以自主决定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和薪酬标准。”
在由集装箱拼凑而成的前海管理局简易办公楼里,记者见证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机构设置。以“法治与社会建设促进处”为例,它是只有7个人的处室,却负责着法治建设、综合执法、文教卫体、民政事务等几十项协调职能,相当于党政机关的政法委、法制办、司法局、科教文卫体等十几个部门的大综合。
与前海管理局治理结构的谨慎选择相比,同为“法定机构”设在前海的深圳国际仲裁院对香港的制度嫁接更为彻底。仲裁院设立了理事会并将其作为决策机构,聘请148位香港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参与前海国际商事仲裁,港人在仲裁院的话语权空前加大。
仲裁院第二届理事会中,13名理事有12名是外部理事,其中7名来自香港和海外。理事会中只有一位是深圳市政府任命的,他叫刘晓春,兼任仲裁院秘书长和法定代表人。刘晓春说,法人治理模式有效避免了地方保护、行政干预和“内部人控制”,打消了境内外当事人对内地仲裁机构的顾虑。
记者了解到,在依托香港的基础上,前海引入香港高端法律人才参与前海法治建设。前海法治建设咨询委员会2/3的委员都是来自香港各个领域的专家,前海法院吸收香港司法制度经验,推进区际司法合作创新,选任32名专家型港籍陪审员,聘任78名港籍调解员参与涉港案件的调解,探索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法治经验
前海坚持“创新、先导、引领和示范”,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经验,形成了80多项具有独创性、首创性、先进性法治创新成果,设立前海廉政监督局便是其中之一,它为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前海样本。
前海廉政监督局(以下简称前海廉局)是前海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监督模式,按照“条条派驻、块块统筹”原则,整合纪检监察资源而设立的,创造了集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经济侦查、审计等多种监督力量于一体的监督新模式。
作为深圳市委市政府直属部门,前海廉局与前海管理局及其他驻区单位等监督对象没有隶属关系,在机构、人事、财政、办案方面均相对独立。内设案件调查处、预防腐败处(社区工作处),把70%以上的兵力配置在执法部门,保持惩处腐败的高压态势。
“和香港廉政公署一样,前海廉局拥有广泛的调查权和强大的执法能力。”前海廉局预防腐败处处长何平告诉记者,前海廉局可以调查前海辖区内一切贪腐行为,覆盖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其办案手段和侦查能力堪称反腐战线的“特种部队”。
何平向记者介绍了一起前海廉局侦办的小官大贪案例。曹某是深圳市场监管委驻前海办事窗口的负责人,在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时能够加快进度。就是这点儿小小的权力被所谓的“中介”瞄上了,曹某本人也被拉下了水。每个周末,她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打羽毛球,其间,会有“神秘人”向她的球包里塞入几百至几千元不等的现金。工作时间,该“神秘人”代理的事项,总能够神奇地在曹某负责的窗口加快办完。这种默契持续了一年多,最终没有逃脱前海廉局的火眼金睛。曹某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该案调查结束后,前海廉局为了堵塞漏洞,迅速提交剖析报告和整改意见,一方面对“黑中介”专项整治,另一方面在前海办事大厅实行“审批代理”,对审批窗口的廉政风险点进行“物理隔离”,即前台人员面对群众、受理材料,审批人员全部移至后台办公,不再与申请人见面。
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涉港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对内地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的《前海涉港合同适用香港法律调查报告》,75.3%的企业在投资前海时最看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约76.5%的企业愿意与在前海合作区注册的港资企业签订适用香港法律的合同。
前海致力于解决法律查明难这个“痛点”。在深圳市司法局的指导下,2014年2月,全国首个以域外法律查明为核心业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蓝海中心”)成立。
经过近5年的发展,蓝海中心已经和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19所高校、全球150家法律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入库专家达到1500多位。蓝海中心接受委托与咨询查明涉及到美国、香港、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开曼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受法律查明咨询的事项覆盖了公司法、刑法、土地法、仲裁法、担保法、合同法、外商投资法等诸多领域。
蓝海中心执行理事长肖璟翊介绍说:“迄今为止,蓝海法律查明的专家意见被司法机关、仲裁机构采纳的比率是100%。”
目前,前海正在推动建立与港澳司法机构信息查询互通平台,创新跨境送达、调查取证、管辖、诉讼、承认与执行等信息交换与互助工作机制。完善港籍陪审员和调解员工作机制,增强司法互信。争取下放与港澳司法机构交流与合作审批权限,加强深港澳司法机构交流互动。推动建立与港澳检察机构的工作协作平台。联动香港吸引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等司法领域国际组织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
□记者手记
前海蛇口自贸区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大力推动的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为达到“高水平打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这项目标,前海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几年来不断地探索、发展和完善,前海的法治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港法治合作、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引领意义的改革举措。
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新起点上,前海正在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强国建设高地,成为率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和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先行地,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精彩样本。